“人造太陽”前景可期-上海上繼科技有限公司
發(fā)表時間:2021-06-26 16:40 瀏覽次數:969 〖返回〗“人造太陽”前景可期
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將原來的1億攝氏度運行20秒紀錄延長5倍。新紀錄進一步證明了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也是向核聚變能源應用邁出的重要一步。
人們常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在太陽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核聚變,為大自然帶來最普遍的能量來源。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人們就發(fā)現這種核聚變能具有很多優(yōu)點,是人類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比如,它的原料儲量極其豐富,因為其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水之中的氘和氚。據估算,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能產生的聚變能源,相當于300升汽油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另外,氘和氚反應的生成物是氦氣,沒有放射性,對環(huán)境無害。而且,一旦造成反應的等離子體熄滅,聚變反應就會終止,因此聚變燃料的保存運輸、聚變電站的運行都比較安全。
這么好的能源如何才能為人類所獲取并利用?科學家們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在地球上建造一套核聚變裝置,像太陽一樣發(fā)生核聚變反應,從而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這種大科學裝置俗稱“人造太陽”。隨后,利用這種裝置產生核聚變能的科學可行性也得到了進一步驗證。然而,要真正實現核聚變發(fā)電并不容易,據科研人員介紹,想實現聚變反應,首先溫度要達到1億攝氏度以上,使聚變燃料完全電離,并在保證等離子體密度的前提下,將高溫等離子體維持相對足夠長的時間,不泄露不逃逸,才可能釋放出足夠多的能量。為攻克這兩大難關,幾十年來,各國科學家一直在不斷進行探索和實驗。
由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EAST,是目前地球上已建成并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之一,裝置主體高11米、直徑8米、重達400噸,曾多次創(chuàng)造出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此次EAST實驗刷新世界紀錄,意味著人類讓核聚變成為未來清潔新能源的努力,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可控核聚變技術難度大,不僅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物理研究水平,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比如精加工零件技術、常溫超導技術、高能粒子束技術等。近年來,中國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我們的核聚變技術打下堅實基礎,讓中國成為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強國。此外,伴隨著聚變研究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推動了超導技術、低溫技術、等離子體技術等多個產業(yè)技術板塊的發(fā)展,實現了“一路摘瓜”。
“可控核聚變”如果能夠實現,將徹底改寫人類的能源版圖。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被公認為是探索、解決未來穩(wěn)態(tài)聚變反應堆工程及物理問題的最有效途徑,是地球尋找聚變能源出路的希望。未來,如果能較長時間維持1億攝氏度的高溫,實現接近1000秒的放電時間,人類距離解決核聚變商業(yè)化應用的步伐將更進一步。每一秒的增長,在科學上都具有極高的難度,背后是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攻關。我們期待,在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核聚變可以早日為人類所掌握和利用,實現清潔能源的夢想,讓“人造太陽”也能造福全人類。
公司介紹:上海上繼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yè)從事電力系統(tǒng)繼電保護及智能電網電力自動化產品的研發(fā)、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公司。擁有資深繼電保護專家團隊和國內**的檢測儀器及校驗設備。同時還引用國內外先進技術,來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本公司的產品廣泛用于電力、工礦、鐵路、建筑等國家重大工程輸配變電系統(tǒng)上,產品遠銷東南亞及中東地區(qū)。產品通過國家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設備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檢測,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翱萍紕?chuàng)新,誠信務實”是公司的經營理念,本公司以高超的技術支持和對用戶高度負責的售后服務贏得了輸配電成套企業(yè)的信賴,且樹立了良好的信譽。
公司主營:繼電器(時間繼電器,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中間繼電器,信號繼電器,閃光繼電器,沖擊繼電器,同步檢查繼電器,接地繼電器,差動繼電器,重合閘繼電器,絕緣監(jiān)視繼電器,雙位置繼電器,模數化繼電器),智能操控裝置,微機保護裝置,電力儀表
上海上繼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電力保護繼電器生產廠家)銷售熱線:021-57233089 QQ:1932551438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上海上繼科技有限公司有最終解釋權}
更多電力儀表精彩文章—— DS-37時間繼電器用途